90後茶藝師創業 開茶舍學會「慢」
發布時間: 2015/12/30 17:09
最後更新: 2015/12/31 15:36
一提到茶道,不知為何會想起一個年紀老邁的茶藝師,徐徐地盪茶、置茶、高沖、低泡,最後再邀請客人品茶。
2年前從英國回流香港的90後茶藝師Catherine表示,一般人對茶的印象都是「傳統老舊」,彷佛是上一代人的事情。年輕一代對於茶道,更是完全不認識。小妮子看到這番景象,深感可惜:
香港人被工作蠶食自我,但手上的一杯茶能讓你慢下來,重新出發。
2個月前,她開設一間新式茶舍「瑜茶舍」,盼將茶道年輕化,發揚光大,走向國際。
開業以來Facebook已經有超過3千個Like,茶舍更與不同酒店和機構如Beauty Exchange, Open Snap等合作,推出另類下午茶配搭、提供茶藝訓練、協辦古箏音樂會等。
看準茶葉商機
金銀財富總有用完的一天,但一個茶山卻能令你的後代取之不盡。
這句話出自雲南少數民族的口中。
Catherine憶述,中一時第一次跟喜歡收藏茶葉的媽媽到雲南,裡頭的景象畢生難忘。
她興奮的形容,這個地方就像仙境一樣,太陽從雲海升起,望出窗外,滿山都是茶葉,有棵茶樹更有2層樓高 。
直到一天,她受書本《中國茶療》啟發,發現香港的茶葉商機:
在香港,茶的價值被貶低。
原來,普洱被人奉為「能喝的古董」;白茶更被人稱為「一年茶,三年藥,五年寶」,意思是茶葉的價值會隨著時間升高,茶味越來越香濃。
茶是一種生活態度
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,茶藝師應是例外?
就讀設計的Catherine笑言,自己與普通香港人一樣:
我本身很性急,說話速度很快,但茶卻是一種很好的訓練,沖茶太快會燙親手呢。
呷一口茶,調整生活的節奏,活在當下,原是大家應該上的一課。
走進位於火炭工業大廈的瑜茶舍,佈置確實帶點文青格調,Facebook的照片也是精心拍攝,吸引年輕人踏足茶舍。
另類配搭出位
90後創業,當然要有些「新搞作」。Catherine創造東西合壁的食法,闖出名堂。
比如「雲霧茶」配秋葵乾、「鐵觀音」配杏仁酥、「白牡丹」配杏脯乾、「大紅袍」配火腿、「熟普洱」配羊奶起司等,還有用茶葉做的餅乾。
她表示,配搭按食物味道而定:
一些較鹹或油膩的食物配普洱茶;較甜的小食則可配綠茶和紅茶。
一茶一故事
年輕人教品茶,有沒有質疑的聲音?「沒有。其他人聽你說話就知道你懂多少。」
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Catherine一年裡經常回雲南拜師學藝,聽茶農分享,練得一身「茶葉經」。
香港人經常在酒樓飲普洱茶。但好的普洱茶(熟普洱)應有如一層清油置於上面,湯色近㙈泊色;沖茶後,茶葉會灘開,看到一塊葉,沒有樹枝狀的東西。
除了品茶以外,她也熟悉不少茶葉故事,隨時能與客人分享。
就像大紅袍,相傳它醫好了一個皇帝,皇帝的母親於是為武夷山上的4棵茶樹蓋上紅色絲綢。
將茶舍變成一個品牌
創業僅2個月,回想剛開始經營時,小妮子坦言,很大壓力,有時連「街都不想出」,甚至連續幾晚都不想見朋友。從租工廈到裝修,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做,堅持「慳得就慳」,連工廈看更都問她為什麼不找人幫忙。
年輕人的一番拼勁和努力,終於有收成,她的客人有日本人、也有很多香港年輕人。她亦曾教外國人品茶。週末客人十多個,更累積到回頭客。
有些客人甚至會坐一整天,感受生活的慢節奏。
我希望將茶舍變成一個品牌。
Catherine一邊喝茶,一邊不徐不疾的說。